新闻动态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内容

解决医疗纠纷事务的途径有哪些

    医疗纠纷,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,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、法规、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、常规,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。中国近些年医患矛盾一直比较紧张,甚至发生过数起恶性的伤医案件,医闹入刑一事也闹的沸沸扬扬。在医疗纠纷诉讼中,由于医患双方、鉴定专家以及审判法官的诸多因素,患方势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。即使在法院裁判以后,申诉、信访案件还非常多。因此,发生医疗纠纷时解决医疗纠纷事务的途径有哪些?

    解决医疗纠纷事务的途径有哪些

1、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如下:
(1)协商,达成一致意见,双方签订协议书,可以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,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;
(2)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,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,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;
(3)向人民法院起诉,以侵权为案由的,诉讼时效为1年;
(4)调解、仲裁等。
2、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
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,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,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。
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
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:
(一)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、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;
(二)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;
(三)遗失、伪造、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。
二、医疗损害鉴定的流程怎么走
1、司法鉴定机构指派鉴定人;
2、鉴定人制定鉴定方案;
3、召开听证会;
4、综合分析。对鉴定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在案件中的作用进行全面、综合的分析、研究和判断;
5、鉴定的记录和符复核。

    医生和患者其实有着相同的目标,就是消灭疾病,但人们往往将医生和患者放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对比,这本身就是错误的。因此就会出现医疗纠纷事务。


上一条: